首页 > 新闻中心 > 详情页
央视痛批粮食浪费严重,餐厅应该如何杜绝这种现象?
2020-08-25 来自
初秋已过,每到这个时节似乎都预示着收获的时刻即将到来。尽管我们国家已经富强了,但对于个人来说节约的好习惯仍不可遗失。但是,近日央视关于大肆浪费食物的一则报道,又是那样让人痛心疾首!
据央视报道,我国每年耗损和浪费的粮食约3500万吨,接近于中国粮食总产量的6%。其中,餐饮业人均粮食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更有一组数据说,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仅餐桌食物浪费量就高达1700万吨至1800万吨,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
就在7月17日,联合国相关机构发布最新报告显示:受到新冠疫情影响,到今年年底,全球严重粮食不安全的人数可能从疫情来袭前的1.49亿增加至2.7亿,共有25个国家面临严重饥饿风险!
这些触目惊心的数字给每一位餐饮人都敲了狠狠一记警钟。作为餐饮人,我们应当反思自己的行为,同时身体力行地传达“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宗旨,尽量减少浪费情况,并且有义务从自身做起,引导消费者改变不良消费习惯。
那么究竟如何才能减少餐厅的浪费行为呢?
“一人食”主义逐渐成为主流,其主要来源,还是因为单身独居群体的日益庞大。单身经济已经崛起,而在“吃”这一基本需求上的体现,使“一人食”场景逐渐成为了新常态。
而今年疫情的突然爆发,也给传统共餐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基于此,很多小份菜餐厅也应运而生。通过减少餐品的份量,让一个人或者较少的人吃到较多种类的餐品。餐厅可以为顾客提供“半份半价”菜单,对菜品的数量、份量进行改价调整,积极打造节约型餐饮。另外,服务员可以为顾客用餐人数、用餐习惯等推荐适当的餐饮份量,以免顾客超量点餐。一般来说,警示牌是最直接也是最适当的提醒方式。可以在餐厅摆放“节约食物、杜绝浪费”、“适量点餐,剩餐打包”等提示牌、视频、横幅、宣传标语或宣传画,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科学饮食新理念,引导消费者养成崇尚节约、厉行节约的良好习惯,自觉抵制铺张浪费,提倡绿色消费,珍惜粮食。
特别是在自助餐厅,更需要倡导节约。因为部分顾客有'宁可浪费也不吃亏'的消费心理,过度取餐,造成浪费。”店内张贴标语,适当提醒顾客适量取餐,减少浪费,营造良好的用餐氛围。
中国人好客,这是从很老一辈就留下来的传统,但是调查显示,聚会活动中的餐饮浪费量要远远高出其他类的餐饮浪费量。对于很多人来说,餐桌是人们联络、交流,甚至谈业务的最佳场所。当大家无心吃饭时,美食倒成了这场餐饮活动中的配角。这种情况下,浪费量更大。
对于吃不完的顾客,餐厅可以鼓励顾客打包带走,告诉他们剩菜回去热一热就能吃,而且第二天如果做饭还省时省力。另外,餐厅可以为他们免费提供打包袋,打包盒,主动为他们提供打包服务,来培养顾客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减少浪费。
作为一家餐饮供应链平台,我们呼吁广大消费者和餐饮界的同仁:节约粮食,人人可为,时时可为,人人必为,时时必为!如果我们都节省一点,不浪费,国家就可以把大量花在粮食上的钱,省下一部分用在更需要的地方——建希望小学,建公共设施,增加国防力量,研发芯片……让这个国家更好。所以,从现在开始,从自己做起,节约每一粒粮食吧:点外卖时,根据自己的食量点,不贪多、不剩余。钱虽是自己的,但资源是大家的。浪费食物时,不只在浪费你自己的钱,也在浪费全社会的资源。去餐馆请人吃饭,一定控制好菜量,吃不完的饭菜尽量打包。不要为了摆阔点太多,懂得珍惜食物,才是高素质的体现。只要社会各界形成共识,齐心发力,共同营造良好的餐饮氛围。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必定会蔚然成风。让我们一起,在琐碎的生活里,做好一件件小事,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食物被节省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