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公布《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根据方案,从2017年1月1日开始,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
“改革后盐价将在很长一段时间波动。”
——预计放开后普通食盐的价格会由于各方抢占市场出现下降,但从长期来看,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食盐价格处于上涨的趋势。
——制盐企业进入流通环节后,普通食盐价格有望下降。
——这让生产企业有望享受终端销售带来的利润,促进市场竞争。
在盐业内专家人士看来,受成本、供求以及投机、心理预期等因素共同影响,改革后食盐价格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起伏波动,预计会表现出农村地区价格下行、城市价格上行,交通便利地区价格下行、偏远山区价格上行等趋势。虽然放开了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由企业根据生产经营成本、食盐品质、市场供求状况等因素自主确定盐价,但“天价盐”根本无需担心。
食盐专营何以没有取消?
“盐改虽仍在坚持专营基础上进行,但已向市营迈出了重要一步。”
2016年5月12日,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赵辰昕答记者问时表示,“允许食盐定点生产批发企业产销一体,跨区经营,将进一步拓宽食盐流通渠道,提高企业竞争力,大幅降低食盐断供和抢购的可能性。严格规范食盐生产批发企业资质。制定和执行更高的食盐生产标准,实行更加严格的生产、批发规范条件管理,从源头上保障食盐安全。”由此可见,生产企业和批发企业的门槛会越来越高,小而散企业会被淘汰和整合,总数只会减少。
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接受采访时,他正在盐业系统做一项关于盐改的调研。此前讨论较多的废止食盐专营制度并未出现在方案中,方案提出在坚持食盐专营制度基础上推进改革。这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对此李锦认为,根据方案,生产环节已进入市营阶段,保持专营体制的主要流通环节。比如,批发企业仍然要求保持国有控股,但生产领域并未有国有控股的要求,这意味着生产领域是可以由社会资本控股的。他认为,这主要是出于食盐安全和保证较低价格供给的考虑。
而长期研究盐改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袁东明则认为,当前保留食盐专营的最重要的理由仍然是食盐加碘的规定。
他对记者说,“以前是说要全民补碘,现在是说要科学补碘。这涉及公共卫生政策,目前补碘任务还存在,食盐专营也就还需要坚持。”
袁东明表示,“如果没有补碘任务,取消专营是可以的。但补碘任务是存在的,欧美国家的消费者可以有意识地选择加碘盐,而我国消费者还没有达到这个高度,对企业的监管能力也不足。所以等到老百姓的补碘意识强化,市场规范化后,监管能力提高以后,才是完全取消专营制度的成熟时机。”
不过,袁东明和李锦都表示,取消专营无疑是未来市场化发展的方向。
李锦称,目前未直接取消专营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盐业公司的政企分离需要一段时间,中盐未来的方向更可能是建设成大的企业集团。中盐总公司下面有一个股份公司,这个股份公司将慢慢“由虚变实”,变成真正的中央企业。但由于盐业专营制度,中盐实际上承担着很多政府监管职责,这部分职能需要时间来剥离。
袁东明同样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盐业公司的监管职能要剥离出去,由政府承担监管和储备职能,而前者则成为真正的市场主体。
人民舌尖上的食盐
中高端食盐迎来机遇
虽说改革方案会对我省盐业的生产、流通企业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压力,但随着吃好盐、用好盐的消费意识提升,中高端食盐的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浙江省盐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蒋移祥认为这就是机遇。
这个观点同样受到了一些投资机构的认同,研究报告指出,此前盐的品质保证依靠国家信用背书,消费者对盐品牌认知度很低,放开后品牌营销的作用将大大增强。报告也指出,受此影响,中高端食盐品牌将快速发展,利润也将重新分配。
对此,中高端食盐会迎来发展的春天吗?盐企其实早已开始探索。蓝海星、绿海、颂康等盐业企业这几年不断加强技术创新,优化升级产品结构,着力打造精品海盐、雪花盐、竹盐等高端盐系列,相关产品也进入北京、上海等多地市场。去年,全省销售小包装食盐量与2014年基本持平,但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9%,产品附加值在不断提升。此外,宁波、嘉兴、湖州、绍兴等地盐业公司围绕主业延伸产业链,积极拓展盐化工业务,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蒋移祥说,省盐业集团公司就在不久前组织过一次新产品推荐会,推出了澳洲雪花盐、自然海盐、精制海盐、粗粒海盐等澳洲系列海盐,这些产品将在这个月上市,来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一定程度上也是对中高端市场的一次试水。
食盐种类多,如何选择最适合的盐
食盐分类
1、从原料卤水来源分类,分为海盐、湖盐、岩盐或井矿盐等。
2、从制盐工艺分类,分为真空精制盐、粉碎洗涤盐、日晒盐等。随着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从结晶工艺由可细分为雪花盐、鱼子盐等。
3、从产品成分添加分类,可以分为低钠盐、平衡盐、调味盐、速溶盐等。
4、按地域产地分类,可以分为浙盐、淮盐、青海湖盐、澳洲海盐等。